扫一扫
发布时间:2024-04-28 05:07:36 | 浏览:
“阿婆,上个月你有按时拿到工资吗?没有给你扣钱吧?”“拿到了拿到了,一分钱没少,现在我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呢!”坐在窗边叠桌布的72岁阿婆蒋凤仙,面对宁波市奉化区纪委监委第三片区督查组的询问,笑得合不拢嘴。
来料加工是奉化区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创新机制,通过“企业发包业务、‘经纪人’承揽调度、农户(加工点)按需生产”J9九游会 九游会J9的加工模式,充分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。西坞街道作为示范点,从去年就开始积极构建“家门口就业”机制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目前,西坞街道已在16个行政村建立来料加工点28个,培育了27位经纪人,形成了500余人参与的来料加工规模。据统计,来料加工已为西坞街道农民增收420万元。
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就是纪委监督的重点,奉化区纪委监委主动靠前,精准监督,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到“侵蚀”。“企业支付的劳务费是100%给到村民的吗?是否建立专门的对公账户?对于‘经纪人’手中的‘权力’如何去约束?”区纪委监委第三片区督查组在听取西坞街道关于建设“来料加工产业之乡”汇报会上,提出意见建议。
据悉,该街道培育的“经纪人”大部分由各村妇女主任兼任,主要负J9九游会 九游会J9责对接企业和村民,包括分发物料、把关质量、工资发放等。不同于社会上的“中介”“经纪人”,街道培育的“经纪人”显然具有一定的公权力属性,必须对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精准研判、提前防范。
针对督查组提出的问题,该街道除了加强制度建设、进行行为规范、开展培训教育外,还针对各村特点,“一对一”健全来料加工体系。以孔峙村为例,由街道发展服务办牵头,与辖区专门生产加工桌布、浴帘等日用品为主的宁波九九依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“村企”劳务服务专属协议,企业“点对点”将原材料专车配送到村民家里,“经纪人”只负责沟通协调,企业按月按件以现金方式结清工资,同时还对村内来料加工人员给予每月500元的兜底保障,不仅杜绝了“经纪人”中间商赚差价的隐患,还激发了更多村民劳动致富的热情。
在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,西坞街道正在开发来料加工数字平台,推动来料加工点向“网络超市”转型,“经纪人”负责前期与企业对接并实时更新“加工菜单”,村民可以随时按需下单,整个“上单—接单—派活—结算”流程全程公开、全程留痕,实现“来料加工”在阳光下运行。
据统计,全区共有来料加工点79个,带动2200余人就业,人均年增收1.2万元。今年区委区政府将在更广范围推广来料加工,带领村民增收致富,区纪委监委也将更好发挥监督保证执行,促进完善发展作用,为奉化高质量实现“共同富裕”保驾护航。
“紧盯群众身边利益,把监督做细做深做实,督促落实主体责任,是纪委监委的第一职责、天然使命。下步我们将持续靠前监督,切实做到监督常在、形成常态,有力护航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。”奉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